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以下简称“公益演出”)已连续开展十余年,期间相继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知》《北京市文化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百姓周末大舞台”、“周末场演出计划”、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公益惠民演出管理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北京市戏曲进乡村工作方案》等政策,通过组织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深入基层,通过免费或低价售票的形式开展公益演出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更新改造和群众需求提升,各区文化资源差异不断增大,现行政策出现了一定局限性,需优化提升活动政策措施,明确活动资金保障渠道,进一步精准高效的匹配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
二、《管理办法》出台的过程
在充分征求各区文旅主管部门意见建议、连年开展活动第三方监测、对演出团体和观众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活动开展所受制约,并研究优化措施,于2024年初起着手起草《管理办法》初稿。2024年8月组织各区召开政策说明会,并书面向各区(含经开区)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征求意见,9月-10月向市财政局书面征求意见形成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1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2025年2月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
三、《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
《管理办法》共六章二十一条,主要包括总则、管理机构和职责、活动覆盖范围、活动开展要求、活动管理、附则等内容。总则部分明确了制定《管理办法》的目的、公益演出的范围等;管理机构和职责部分明确了市区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财政部门的职责;活动覆盖范围部分明确了公益演出活动的覆盖范围及开展方式;活动开展要求部分明确了演出内容及要求;活动管理部分明确了各区做好公益演出活动管理的有关要求。
四、《管理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是整合各类活动,统一政策要求。提炼现行各项政策相关内容,整合为《管理办法》作为活动开展依据指导文件,废止原系列相关政策。不再细分各类活动名称,统一为“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二是各区因地制宜,满足群众需求。随着近年来部分区文化资源增速显著,群众需求逐步提升,各区因地制宜开展公益演出、丰富活动组织方式,有助于提升活动效果,盘活存量资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三是重新测算场次,确保精准覆盖。按照国家统计局2023年度全国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对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演出场次进行重新测算,后续如有行政区划变更,各区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覆盖面精准。
四是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活动效果。鼓励公益演出活动在确保基本覆盖的前提下进公园、进景区等,并结合传统节庆开展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首都文旅资源,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扩大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