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点

2025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以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旅游格局为主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首都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强学习领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指导实践。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作用,深入开展研讨交流。落实《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十五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好全市文化和旅游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产品布局。

二是着力推出精品,持续繁荣首都文艺舞台。加快推进“演艺之都”建设,举办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推动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发展。开展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达到100家。持续推动重大主题艺术创作,指导全市重点文艺院团推出弘扬传统文化、反映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做好剧目创作储备和打磨提升,全力冲击文华大奖。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支持精品剧目演出。办好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活动。

三是着力提升效能,加强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推进京彩灯会相关工作。遴选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比赛。完成第二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落实《关于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稳妥推进相关局属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优化公共文旅场所提供餐饮配套服务。加强新型公共文化设施、景区厕所、步道标识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北京艺术博物馆建设。

四是着力完善保护体系,不断扩大北京非遗影响力。落实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首批《北京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项目目录》。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和北京市非遗研培计划。持续推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出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等。举办第二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开展非遗迎新春活动。发挥北京非遗体验中心功能,组织特色展览展示、交流体验活动。举办非遗购物促消费活动。

五是着力优化供给,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文旅经济专班机制作用,扎实做好统计监测、协调调度、精准服务等工作。发布《北京市主题公园布局方案》。举办第六届重点文旅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持续做强“漫步北京”品牌,推出100条主题游线路。推动“北京礼物”品牌升级。推动“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策划推出“演唱会+旅游”“影视+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旅游产品线路。挖掘北京新型产业资源,推出新型工业旅游线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长城人家”“运河人家”“永定人家”特色精品民宿。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首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六是着力统筹安全监管,推动文旅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加大对违法违规旅行社曝光和惩治力度,促进行业规范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核心区旅游降密,维护旅游秩序。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研究制定《推进酒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督导检查等六大职责落实。发挥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服务保障统筹协调机制作用,不断提升假日文旅服务保障效能。

七是着力开拓市场,构建文旅交流合作新格局。持续用好入境游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提升入境游服务水平。在欧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重点国家举办“你好,北京”文旅推介活动。举办2025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港香山旅游峰会、2025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举办“欢乐春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倒计时等活动。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推动增开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活动。推进文旅支援合作,推动京藏号、京和号、京长号等旅游列车开行。

八是加强党的建设,锻造新时代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大党建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采购项目监督管理,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持续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德才兼备选拔使用干部,推进高水平文旅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