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主动作为,奋力推动首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举办读书班、分批轮训、党支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展演展示活动。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全力做好文旅行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抓好贯彻落实。
(二)继续抓好理论学习。组织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理论和党的各项政策部署。继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用好北京红色资源,学习宣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持续开展“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举办党务(纪检)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素质和履职本领。
二、持续繁荣首都文艺舞台
(一)抓创作促精品。加强谋划规划,紧紧围绕现实题材、红色题材、北京题材、传统题材,聚焦建设“三库”(种子库、剧本库、精品库)、开好“三会”(选题策划会、创作推进会、剧目推介会)、上好“三课”(政策课、业务课、实践课),重点策划好主题性文艺创作。拟创推歌剧《映山红》、话剧《征途》、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音乐剧《理想之城》、京剧《齐白石传奇》、昆剧《汉宫秋》等剧目。加强扶持引导,持续发挥艺术基金引导作用;开展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高效运营剧目排练中心。
(二)树品牌增活力。发挥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集聚优势,策划主题展演,盘活演艺新空间资源。提升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开展“双奥之城”艺术周活动,弘扬奥运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持续深化国有院团改革,指导提升吉祥戏院、正乙祠戏楼运营能力。
三、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
(一)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宣传贯彻落实《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充分保障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指导各区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街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突出文化特色。指导海淀区、石景山区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推进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举办“5﹒19中国旅游日”、“旅游进社区”等品牌活动。
(二)夯实公共服务基础。加强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流动。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善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市民提供身边化的设施服务。加快推进副中心剧院、图书馆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北京交响乐团落户台湖演艺小镇、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广和剧场恢复重建等工作。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启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加强智慧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充实北京智慧旅游地图公众号内容。
四、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一)实施非遗保护传承新政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本市文旅行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加强对“茶文化”等非遗资源的宣传推广。重点抓好《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凝聚全市非遗保护的共识与合力。
(二)搭建非遗融合发展新平台。助力中轴线申遗,编辑首部《北京中轴线非遗故事》;积极宣传推广中轴线非遗文旅资源。利用本市旅行社在出境游和入境旅行方面的资源优势,研究面向境外消费者的非遗宣传展示形式,让北京非遗更好走向世界。建设首家市级非遗体验馆,探索进行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推广的新方式新路径。支持成立本市非遗保护协会,发挥行业自律自建作用。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举办非遗传统舞蹈专题培训、“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培训。全面评估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实践情况;开展新一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支持老字号培育新一批工匠传承人。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编辑出版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三)谋划非遗宣传推广新活动。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等非遗展览展示活动,扩大非遗影响力,打造北京非遗品牌活动。发布首个北京非遗形象标志,开展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提炼设计与应用,提升非遗视觉形象。
五、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稳定发展
(一)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效能。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局内工作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制定文旅产业复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文旅企业复苏发展。以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创新推进文旅产业投融资交易,举办第四届北京文旅项目投融资对接会,优化完善旅游融资担保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文旅投资,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提升经营抗风险能力。以智慧文旅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文旅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继续开展文旅行业科技应用场景优秀案例评选,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关于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的标准,开展旅游资源普查试点。
(二)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高水平办好第十届“动漫北京”活动。鼓励支持文旅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新商品的开发和培育,打造“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创新开展活动,做强做响“漫步北京”“北京网红打卡地”“品读建筑”等品牌。深入开展三条文化带文化内涵挖掘,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品牌,推出更多具有首都文化内涵和体验特色的文旅产品。出台《关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提高“北京礼物”和文创产品的品质品味品相。
(三)持续推动旅游业态多样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优化乡村民宿准入条件,开展乡村民宿等级评定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深化“大厨下乡”餐饮提升工程,举办“畅游京郊”乡村旅游推介活动,推出《我的桃花源》第三季,打造文旅推广品牌。推动实施《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
六、规范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督管理
(一)加强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述法工作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举办依法行政专项培训,加强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抓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持续做好机关合同规范审查和接诉即办、风险防控服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统筹推进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引导、帮助文旅单位做好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积极推进2.0版北京市“两区建设”有关工作任务,研究审批下放事项,提升外资市场准入便利化。稳妥实现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审批系统向全国文化旅游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转换。持续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事中监管改革,构建落实“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诚信经营。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暗访评估,完善预报预警机制。深入推进核心区旅游降密。持续推进景区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文旅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等专项工作。指导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等级景区、旅行社、住宿业、文娱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剧本娱乐等行业日常监管,提升行业服务质量。落实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政策文件,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完善住宿业信息平台。
(三)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监管。强化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推进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编制《文旅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指导手册》《文旅行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标准清单》,提升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质量。加强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安全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国家重大活动、文化和旅游大型活动、假日旅游等的安全服务保障。开展行业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化“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七、切实加大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力度
(一)加强文旅领域国际交流交往。继续举办服贸会文旅专题旅游服务展、北京国际音乐节、“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2023年“欢乐春节”“生肖主题快闪”、“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京剧文化之旅”、“驻华使节艺术沙龙”、北京新年倒计时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昆曲非遗二十周年展演,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推广。举办202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旅游峰会、“2023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3)》。持续推进雅典中国文化中心筹建工作,组织策划中希文旅交流重点项目。加强入境旅游调研。开展“长城好汉”系列全球营销推广活动,利用海外新媒体推广北京文旅资源;制作系列短视频《京·粹》第二季。
(二)积极推进区域交流合作。高效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着力加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召开2023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工作会。推进文化旅游支援合作,组织北京文旅消费直通车走进社区、广场、景区、商圈。
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细落实
(一)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指导督促局属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带头作用,强化“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切实做好局属单位党组织、机关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做好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清零见底、长效机制建立、政治生态改善。深化“双报到”工作,推动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惩防并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纠“四风”树新风、执纪问责,着力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强化廉政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推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二)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坚持德才兼备选拔使用干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强化监督教育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