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首都文旅发展,突出抓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两件大事,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入脑入心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和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及时跟进、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理论中心组共开展学习和研讨21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员E先锋等学习平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每周五“党建日”、每月主题党日等制度,学习效果不断深化。
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机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及时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专题学习会和阶段推进会。深入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材料,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研讨、讲党课。邀请市委讲师团成员和红色讲解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举办建党百年交响音乐会鉴赏、“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梳理29项重点实事清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抓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和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两件大事
一是庆祝建党100周年服务保障坚实有力。以“一切为了百年庆典,一切为了精彩呈现”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分钟不能耽误”的紧迫感,会同32家成员单位,组建了共计4000余人的文艺演出后勤保障队伍,为近1万名演职人员和主创团队提供3个月的住宿、餐饮、体育、安保、交通、医疗防疫等方面的保障服务,选调演职人员及编导1692人,参与建党百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完成远端集结、庆祝大会核心要素集结疏散、参加活动人员安全审核等任务。设立49个城市文化志愿服务站点,招募4485名文化志愿者,出色完成庆祝建党百年城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二是建党百年主题文旅活动丰富多彩。京剧《李大钊》等15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完成新编京剧《李大钊》《许云峰》的加工提高,推出《李大钊》京津冀三地巡演活动。创推管弦乐作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钢琴协奏曲《北京颂歌》。承办中宣部、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京演出48台95场。举办“百剧百人庆百年”优秀剧目展演、“百花齐放”创作与典藏精品展、“红----色彩与中国画研究展”等主题展演展览活动。组织非遗作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被中央党史展览馆收藏。发展红色旅游赓续红色血脉,4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推出50余条北京红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首次发布北京红色旅游地图。举办“讲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红色故事”系列活动、北京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组织参加“百年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并获得金奖。
三是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精益求精。积极推进开闭幕式物资保障、场馆运行协调、焰火保障等工作。承担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城市文化活动组办公室工作,持续推进冬奥文化广场和冬奥示范设施建设。统筹51家成员单位,策划开展冬奥主题城市文化活动659项、1.16万场。编创宣传推广《一起向未来》冬奥广场舞,筹办“一起向未来•大家舞起来”全国网络广场舞大赛。推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综合保障、冬奥村保障、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观众组织等相关工作。统筹协调签约酒店、外国政要驻地酒店、集中驻地的住宿服务保障,开展住宿、餐饮服务技能培训近5000人次。有序推进赛时服务生遴选、布草洗涤公司遴选、后勤保障基地遴选、冬奥期间非遗宣传展示等工作。选拔70余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开闭幕式演出。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等5类文旅行业单位的无障碍提升工作,完成480个点位、1230个元素改造工作。制定“一店一策”无障碍改造方案,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客房改造任务。
四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冰雪旅游蓬勃发展。举办“长城好汉2021——冰雪京城 激情冬奥”全球营销推广活动,面向全球发布三条冬奥主题旅游路线。开展2021北京冰雪文化旅游季活动,推出22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首个北京冰雪旅游地图。举办冬奥会和长城主题非遗游线路推介暨“北京非遗 魅力无限”视频直播活动。创作冬奥主题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并首演,为迎接冬奥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三、压实压紧“四方责任”,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有效
一是各项防控政策严格落实。及时制定更新全市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户)、等级旅游景区等12个文旅行业疫情防控指引,做好文旅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印发各类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严格限量管理、强化分时预约、推行无接触购票、实现错峰服务。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暂不恢复跨省团队旅游,继续暂停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全市严控大型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
二是疫情防控网络织密织严。选派11个督导检查组对文旅场所进行疫情防控督查检查,做好文旅领域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和重点场所的环境监测工作。全年针对疫情防控出动执法人员16.3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8.4万家次。做好集中隔离观察点资源调配、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指导各区做好宾馆酒店入住人员“北京健康宝”误伤赋绿码工作,让防疫有力度更有“温度”。积极推动等级旅游景区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印发关于加强“老年团”管理严防疫情风险工作方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向外地来京游客发送疫情防控提示短信1.59亿条。完善《解决旅游退费纠纷指南》,及时化解旅游退费矛盾纠纷。
四、坚持创推精品,首都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一是舞台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市属13家文艺院团及国家大剧院共推出新创大型剧目30台,复排大型剧目40台。新创京剧《大刀王五》《夫人城》、昆剧《国风》《林徽因》并首演;挖掘整理《高亮赶水》等多部传统剧目;复排京剧《大宅门》,赴23地演出24场。完成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第三轮修改,开展大运河沿线巡回演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歌剧《青春之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交响乐《花儿的故事》入选2020—2021年度“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天路》、评剧《藏地彩虹》分别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剧目创新奖。
二是演出平台影响力有效提升。举办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盛会——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集中展现全国27个省区市近40台大戏,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过9000万人次。举办2021年中国戏曲文化周,京津冀三地23家文艺团体开展1000余场活动,全网全媒浏览量超过8600万。开展少儿戏剧场演出42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献力量。持续开展“荣庆学堂”项目,恢复传统高腔戏《金貂记•敬德钓鱼》。
三是艺术创作扶持引导有力。发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引导作用,2021年度扶持项目73个,资金约9073.52万元。提升北京剧目排练中心运营管理水平,助推155个排练剧目在全国上演 1390场次,排练厅使用4851间次。运营好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推出“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获奖剧目线上展播”“戏韵动京城”——第四届京津冀文艺院团新春线上展演。
五、坚持供需对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石景山区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门头沟区、西城区荣获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密云、顺义、延庆等区加快推动。持续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密云区古北口镇(传统文化庙会)、顺义区高丽营镇(评剧)荣获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密云区文化馆、延庆区图书馆分别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依托“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板块,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3万场。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点节庆日,举办丰富多彩文化活动6000余项。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等公益惠民演出活动,全年共完成近1万场公益演出。赴回天地区开展服务报到工作,为回天地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服务。开展第三届“全民艺术普及月”活动7136 场,总服务人次接近1608万。举行“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送福到家”文化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
三是公共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北京市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相关工作,13家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组织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评估,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积极推进智慧旅游,223家等级旅游景区、91家红色旅游景区实现虚拟导游。“北京智慧旅游地图”等两个案例入选文旅部首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完成旅游厕所143座。重大文旅项目推进有力,百年吉祥戏院重装营业,北京市文化中心项目竣工即将投入使用,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开馆运营。
六、坚持科学保护,传统文化魅力日益彰显
一是推进非遗科学保护。出台《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实施计划》,修订《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首批《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开展北京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十周年调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核查评估工作。完成1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出版《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长城文化带非遗主题旅游丛书《长城就在屋檐下:长城非遗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加强太极拳保护发展传承,推进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
二是提升非遗传承能力。北京市“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等1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开展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选,52个项目入选,一批大国传世技艺首次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组织实施2021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首次举办北京市街道乡镇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景泰蓝制作技艺等研修班。
三是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春节期间推出“和顺致祥迎新春 非遗伴您过大年”系列线上活动,总阅读量293万次。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举办“北京非遗 致敬百年”——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开展2021年北京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5400万元。组织景泰蓝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全国及区域性活动,扩大北京非遗影响力。
七、坚持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印发并实施我局“两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放宽市场准入,在通州文化旅游区允许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需由中方控股),发布办事指南依申请开展审批工作且实现全程网办。率先在全市域开展旅行社设立许可告知承诺办理,入选商务部《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佳实践案例》。推出鼓励在通州文化旅游区举办国际性文娱演出措施,举办线上+线下政策解读及专场培训活动。印发《关于助力“两区”建设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艺术品进出口审批,实现准予进出口批准文件一证多批使用。
二是服务文旅企业发展成效显著。帮助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已为2332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约11.02亿元。组织完成动漫企业认定和年审,41家企业通过。完成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评选推荐工作,2部作品获最佳动漫作品奖。北京市3家企业入选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落实,办结责任事项15项,办结率100%。
三是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开展2021年度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投融资推介工作,举办文旅重点项目投融资推介会,推出十大类4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2亿元。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累计担保支持京郊旅游项目2270个,放款规模30.76亿元。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累计挂牌项目1056宗,挂牌金额2683.85亿元,成交项目260宗,成交金额150.34亿元。京郊旅游保险服务平台2021年承保业务3943笔,累计承担风险金额为28.94亿元。
四是文旅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创新。深挖首都文化和旅游资源内涵,全年推出200余条主题游线路。实施“漫步北京”计划,“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入选文旅部2020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举办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推出100个新晋北京网红打卡地。认定发布100家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个村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推进实施《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共有785家乡村民宿完成证照办理。实施乡村民宿餐饮提升工程,开展“大厨下乡”结对帮扶活动。推出《我的桃花源》大型文旅体验节目第二季。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40公里游船通航。开展“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第五批评审工作,发布20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普体验资源点。
五是文旅消费有效扩大。制定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组配套实施方案,举办2021北京消费季六月文化旅游节,推出77项文化和旅游活动、55场文化和旅游演出。深入开展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推荐工作,前门大街等6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西城区、密云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开展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评选,评出首批12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举办2021“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大赛,330项作品上榜。举办2021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316家参展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意向。
八、坚持监管并举,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平稳有序
一是行业管理有力有序。依法受理审批,全年受理文化和旅游类审批事项28121个,审批28101件,办结率99.9%。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市区两级16个文旅审批事项全部压缩审批用时、压减审批材料。推进核心区旅游降密,牵头起草《核心区旅游大客车治理工作方案》,完成72家宾馆饭店转型升级工作。搭建“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文旅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印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研究起草《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开展景区和星级酒店评定、复核工作。支持通州区创建5A级景区,对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进行现场暗访督促整改提升。颐和园和慕田峪长城景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组织协调地方标准制修订、复审工作,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持续开展“京郊旅游百千万工程”,全市1500余名京郊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组织实施北京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二是文旅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开展双随机检查,市区两级完成文旅领域双随机检查6250件次。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出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加强重点区域旅游市场环境秩序执法检查。市区两级文化执法部门全年检查量70861件,有力维护首都文化市场安全。制定《严打非法“一日游”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持续加大非法“一日游”打击力度。开展文旅市场“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提升受理投诉和“接诉即办”工作效率和水平,全年共受理各渠道反映的涉文旅投诉4303件,办结率100%。
三是安全监管抓紧抓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隐患排查,市区两级共检查文化旅游单位36100余家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7900余处,基本实现了行业安全检查全覆盖。组织实施全市住宿业、文化娱乐场所等安全风险评估,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和应急演练等宣传活动。强化汛期应对,全市因降雨和地质灾害预警临时关闭景区868家次,1.3万家次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暂停接待游客。统筹做好假日旅游工作,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九、坚持服务大局,文化和旅游交流交往彰显首都风范
一是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首次在线上举办2021年芬兰、爱沙尼亚、希腊、爱尔兰“欢乐春节”。成功举办2021年服贸会文旅板块旅游服务专题展、世界休闲大会、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牛年生肖主题快闪、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壬寅虎年)、2021北京新年倒计时等活动。举办2021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山旅游峰会暨2021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0》和《世界旅游城市未来发展议程(2021-2030)》,为振兴世界旅游、赋能城市发展发挥纽带和平台作用。
二是入境旅游推广力度加大。成功举行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暨北京文旅资源推介会,来自34个国家的40位外交官参加活动。开展“北京旅游专家计划”,为海外旅行商提供免费在线培训课程。策划制作系列短视频《京•粹》,为疫情后北京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入境旅游的重启营造氛围。开发北京文旅入境游产品,面向海外推出11个主题88处北京文化旅游新兴资源点。与友城惠灵顿开展线上冬季旅游研讨会,推介冬奥旅游资源。面向欧美、日韩、西语等市场开展多主题的线上推广及产品发布。组织线上参加第26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推广北京文旅资源。
三是区域交流合作有序推进。深化文化旅游支援合作工作,签署北京和田文化旅游帮扶框架协议。为支援合作地区4A级以上景区免费提供智慧导览服务,帮助支援合作地区10省81家景区制作线上智慧导览。持续加强与外省市交流交往,协助20个省市在京举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加快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举办京津冀线上年货大集、京津冀房车巡游等活动。完成环球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和运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各项工作,环球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运营。推荐10条“环球主题公园+”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副中心文化旅游商业消费集聚区。推进重大文旅设施建设,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加强顶层设计,机关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改革,局属事业单位由21家整合为13家。认真开展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三家企业改制任务顺利完成。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市34家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完成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二是依法行政走向深入。完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项论证工作,形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项论证申请报告》。印发《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管理。持续开展建章立制和法规梳理,编印《文化和旅游法律法规规章文件选编》。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妥善处理行政复议、诉讼。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制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统计制度》,搭建基层单位统计调查平台。严谨做好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慎完成300余份合同审核工作。全面梳理各单位执法权责,完成831个权力事项划转。持续开展文旅法治宣传教育,多种形式宣传《北京市旅游条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三是机关运行管理平稳有序。全年共办理165件全国“两会”和市“两会”建议、提案。印发《北京市节庆活动管理实施办法》,清理和规范节庆展会活动。有序做好督查和绩效管理、公文流转、政务公开、机要保密、档案管理、资产监管等工作。开展预算编报、执行及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加强财政资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北京旅游网网站内容建设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北京旅游矩阵(PC网站、3G网站、新媒体)综合浏览量超过2亿次。编纂出版《北京旅游年鉴》(2020年)。《旅游》杂志出版发行《北京中轴线》《北京段大运河文化旅游专刊》等。积极做好困难职工、生病住院职工、挂职干部以及劳模先进的走访慰问和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
十一、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坚强有力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加强局系统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168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落实“四责协同”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印发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方案,出台项目采购信息公示办法。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始终紧绷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积极推动实施意识形态研究报告、会商研判、引导防控等制度机制。
二是巡视整改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反馈问题整改、市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全力配合市委巡视组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细化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逐项狠抓落实。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积极稳妥开展局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年完成干部任免、交流及职级晋升117人次。有序开展机关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组织党务(纪检)干部、青年干部培训。做好干部考核及日常监督管理,研究起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完成2020年度局属事业单位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局机关全体公务员年度考核及评优工作。完成2021年舞台影视、美术、动漫游戏、图书资料、群众文化等专业社会化职称评审。北方昆曲剧院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十二、市区两级同向发力,首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东城区开展第八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统筹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以“文化金三角”为场景组织举办“故宫以东过大年”等品牌活动,深挖文旅消费潜力。西城区李大钊故居实现对外开放,《人民日报》等7家媒体进行集中报道。积极推进旅游降密提质工作,成效明显。朝阳区开展“百年百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展播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潮朝阳 FUN生活”主题特色文旅活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海淀区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检要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挖区内红色资源,丰富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丰台区图书馆大红门馆投入使用,成为南中轴文化新地标。推出一本导览手册、一张导览地图、一套智慧语音导览系统,不断满足游客现场参观需要。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全面实现对外开放,举办国家级院团惠民演出季等公益演出。大力推进文旅重点工程,优质服务保障冬奥筹办。门头沟区发展壮大“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体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完成首批“门头沟老宅院”挂牌及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房山区实施“红色使命领航工程”,编创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际葡萄酒小镇博览馆开工建设,国家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等重大文旅项目稳步推进。通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区综合文化中心开放运行。文化旅游区域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开展2021年京津冀文旅资源推介等活动。顺义区高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镇街综合文化中心建成率、面积达标率和功能完备达标率均达到100%,文图分馆建成率100%。第六届北京顺义樱桃采摘旅游文化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昌平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金秋汇聚•畅游昌平”秋冬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兴区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推动6个文旅项目入驻大兴。举办第33届北京大兴西瓜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平谷区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世界休闲大会。持续推进“平谷--中国书法之乡”提升工程。怀柔区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改造项目加快实施。乡村民宿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增优。密云区举办“饮水巡源•朝密出发”2021北京密云文化和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推广密云文旅形象。高标准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延庆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冬奥测试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民宿共生社区建设,乡村民宿发展成效显著,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