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渤海镇紧紧围绕打造长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小镇的建设目标,坚持以沟域经济建设为统领,大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做大做强镇域农业品牌,,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目前,“栗花溪谷”沟域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引领乡村经济发展、助推精准帮扶、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基本情况
“栗花溪谷”沟域包括三渡河、四渡河、六渡河、渤海所4个行政村,沟域面积2928.5亩,沿途8.1公里湿地公园,因沟内遍布栗树、环境山清水秀而得名,出入口均与怀黄路相交,是渤海镇重点打造的沟域经济休闲旅游板块,也是全区重点生态沟域建设项目之一。
二、主要做法
1. 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调度沟域发展。为加快推进以“栗花溪谷”、长城国际文化新村为核心的沟域经济发展,渤海镇于2018年6月建立“栗花溪谷”联合党委,成员包括二级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站站长和村党组织书记11人,负责沟域内高端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精品民宿发展等重大事项统筹谋划、决策建议,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截至目前,联合党委已召开会议8次,提出民宿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指导意见5条,组织开展党员“双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2次,动员845人次党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法制宣传、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助推“栗花溪谷”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 狠抓生态建设,提升村庄环境品质。深入落实“清脏、治乱、增绿、控污”的总体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原则,制定“栗花溪谷”沿线村庄规划,出台《渤海镇“街巷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村庄、街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现已消除环境整治台账1045处,拆除私搭乱建374处12376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588处,实施村庄绿化美化3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三清四化”行动,累计清除怀沙河沿线乱堆乱放800处、河道清淤5000立方米,打捞水面浮屏3.5吨,实施河岸绿化3000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和景观效果,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沟域环境,渤海镇投资2000万元,流转农民低效闲置土地144.5亩,集中连片建设景观花田7处,实现了村村有花海、处处有美景。在沟域环境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为沿线乡村经济发展增添澎湃活力,1-7月份全镇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人数1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绿水青山”正在逐渐变为“金山银山”。
3. 破解养老难题,助推形成文明乡风。“栗花溪谷”内60岁以上老人共有1513人,占人口总数28.1%,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是制约沟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此项问题,渤海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把六渡河村闲置老旧小学校改造为养老照料中心,设置固定床位45张,并配备老人餐厅、棋牌室、图书室等设施,可以提供日常照料、餐饮、医疗、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在阳光浴室开设“婆媳澡堂”服务,每月儿媳可带婆婆免费洗澡3次,为和谐家庭关系搭建良好平台。成立六渡河村老年协会,与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西城区委展览路医院支部达成“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合作意向,定期开展助洁、助浴、助餐、助医、精神慰藉、理发等活动,现已开展助洁、助浴等慰劳服务1200人次,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500人、问诊300人,大大增添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发展精品民宿,实现农村转型发展。近年来,渤海镇以打造精品民宿为突破口,强化顶层设计,敢于先试先行,以精品民宿样板为抓手,推进全镇旅游产业递进式发展,在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六渡河村老书记王富坤率先示范,投入30万元把农家乐改造成“和易园”精品民宿,收入由原来一年3万元增加到一个月3万元,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引领村民们越来越多加入到由传统民俗院1.0版向精品民宿2.0版的转型发展中来。截至2018年底,“栗花溪谷”内已建成卡斯谷和嘉度2家高端精品酒店,建成老木匠、岑舍、不老时光等精品民宿25家,呈现区域集聚效应。精品民宿年营业收入约900万元,村民房租性收入达7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50余人,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三、下步工作
渤海镇将以建设长城国际旅游度假小镇为目标,发挥慕田峪景区、响水湖景区等优势旅游资源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改善镇域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民宿服务品质,依托长城文化带建设,打造长城文化体验游、“栗花溪谷”养生游、响水湖红色文化游3条特色旅游带,突破镇域旅游冬经济和夜经济瓶颈,打造绿水青山的渤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