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与日本尺八完美对话,“北京之夜”文艺演出迷倒日本观众

6月6日晚,当中国的琵琶、二胡、笙与日本的尺八余音绕梁于日本国立剧场·小剧场时,“北京之夜”文艺演出彻底迷倒了全场观众。

日本国立剧场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是一座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剧场,现场,中日两国艺术家的联袂演出,续写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北京之夜”文艺演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主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



来自北京的音乐邀约:请到长城来滑雪

北京将于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东京将于2020年举办夏季奥运会,为北京、东京送上美好祝福,中国艺术家通过音乐形式进行了深情表达。

演出一开始,民乐合奏《颂北京》以浓郁的北京风情感染了全场观众,由北京民族乐团带来的《颂北京》由《北京的桥》和《故乡是北京》两首乐曲改 编而来,京胡、三弦这些独具北京特色的乐器,将京腔京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当这支乐队奏出《请到长城来滑雪》的欢快乐音时,全场的欢乐气氛达到了高潮,观众松子女士说,这代表了北京这座城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观众程远说,这份特殊的音乐邀请函,热情洋溢,欢快活泼,充满了速度与激情,非常有感召力。

指挥家王甫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出意在用音乐来述说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飞速发展,“不能老是卖大碗茶呀,北京还有动感和激情。” 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介绍,乐队演出来之不易,刚开始是35名演员,后来因为场地原因调整为16人,曲目也因此重新调整,排练历时两个月。

“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北方昆曲剧院上演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来到日本观众面前时,他们读懂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感动了全场。在这场演出前,魏春荣、邵峥等昆曲名家还走进日本四所大学,让昆曲走到日本年轻人中间。全日本中国文化振兴会理事长程波组织了此次活动,他说,“随着剧情进展,看到很多观众眼泪流得哗哗的。”



“我是用一颗中国心在演奏”

演出中,当中国古筝和日本尺八珠联璧合地奏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妙乐音之时,全场顿时一片静谧,优美的意境将观众带入到世外桃源之中。

中国古筝演奏艺术家常静说,尺八演奏家三桥贵风和日本筝演奏家外山香夫妇在北京正乙祠演出时,她曾去后台与他们交流,想谈甚欢。今年春节,常静到日本旅游,还特意去拜访了这对艺术家,双方有一个共同心愿:“如果有机缘合作就好了。”机会果真降临了,当常静接到“北京之夜”演出任务时,推荐了两位艺术家,最终,她和外山香合作演出《樱花》,与三桥贵风合演《春江花月夜》。

在此之前,常静邀约国内尺八演奏家录制好《春江花月夜》视频,发给了三桥贵风,他于是在家中见缝插针地练习。“北京之夜”演出前三天,中日两国艺术家排练了两天,“这个音如何表现,那个音如何呼吸,日本艺术家探讨得很投入。”常静说。

“我是怀着一颗中国心在演奏。”三桥贵风说,他与中国、北京渊源深厚,早在1983年就来到中国。1992年,他曾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过叶小纲的《释迦之沉默》。这些年他更是频繁来往于中国、日本,他说,在中国,他有很多尺八学生。

“古筝和尺八两种乐器相融很和谐,是一种崭新的融合方式。”常静说,为了此次别处心裁的演出,她特别邀约国内年轻服装设计师兰玉设计了演出服,但演出开始前,常静决定将袖口的长穗剪掉。她说,担心长穗会缠进琴弦,为了保证演出万无一失,只能忍痛割爱。



艺术家将中国民乐“阐释”到极致

在“北京之夜”文艺演出中,中国艺术家大胆探索,力图将中国传统民乐“阐释”到极致,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回应。

《龙船》将龙舟下河、百舸争流的端午景象进行了完美演绎。琵琶演奏家章红艳说,这支曲子原本是独奏曲,后来改成琵琶三重奏,此次她与打击乐演奏家魏然合作,将琵琶和大鼓进行了创新性的融合。章红艳说,“选择《龙船》是因为演出当晚恰逢端午前夕,琵琶模仿锣鼓的特点,再加进大鼓,强化了欢庆效果。”章红艳与二胡演奏家陈军合作的《欢庆》,则将《小河淌水》和《送我一支玫瑰花》巧妙结合在了一起,二胡和琵琶时而舒缓,时而高昂的对话,将观众的心弦紧紧牵引。

二胡演奏艺术家陈军与乐队合作的《新赛马》也是创新之作。《赛马》是中国经典二胡曲,而经过陈军改编后,《新赛马》将后半部分难度系数加以提升,在陈军看来,“一个新字,代表艺术的创新,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他希望通过欢快、热烈的曲调,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观众饶漫女士很感动,这首曲子模拟马蹄、马嘶、还有马儿相互追赶的欢快场面,化腐朽为神奇,充满了画面感和生动感。

一曲笙与乐队合作的《远山》,将观众带入空灵悠扬的仙境之中,这个作品原版是钢琴和笙。笙演奏艺术家郑杨说,国立剧场要求一定要用传统乐器演奏,此次演出特意安排了笙与室内乐队的合作,经过指挥家王甫建重新编配,再经过乐队排练,最终呈现了这个作品。“琵琶、阮、二胡、柳琴、将《远山》进行了更丰富的表现。”郑杨说。

而在章红艳看来,所有的这些舞台呈现都代表了中国民乐艺术家的勇敢追求和探索,“中国乐曲一定要说中国话,要尽其所能、淋漓尽致地说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