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文旅经济持续向好 北京2024年接待游客总量创历史新高

原标题: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文旅经济持续向好 北京去年接待游客总量创历史新高

从2月14日召开的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北京市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旅经济持续向好,全年接待游客总量3.72亿人次,同比增长13.1%;旅游总花费6722.4亿元,同比增长14.9%,双创历史新高。

会议明确,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北京将聚焦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持续健全精品创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强化业态融合、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大文旅发展格局,在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中展现首都担当、谱写北京篇章。

 在文旅融合中助推首都经济发展

据了解,2024年北京深入推进“演艺之都”建设,全年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观众超12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全市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79家;演艺服务平台推出精品剧目演出275台。京剧《齐白石》入选“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9部剧目入选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演出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热门大型演唱会、景区票务“黄牛”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北京2024年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全市建有四级公共文化设施7123个,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累计建成369处“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市民日常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2024年北京在文旅融合中助推首都经济发展,发布120条“漫步北京”精品旅游线路,上新“北京礼物”88个系列、435款商品,7家“北京礼物”主题店精彩亮相;在业态融合方面推动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发展,发布51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认定6家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1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市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达115家。2024年高标准举办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欢乐春节”、新年倒计时、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平行论坛等品牌活动,在交流合作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北京故事。

打造一批特色环京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

2025年北京将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完善舞台艺术创作“选题库”“剧本库”“精品库”三库运行机制;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指导全市重点文艺院团推出弘扬传统文化、讴歌革命精神、反映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指导各区开展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全市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达到100家;整合提升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活动影响力,举办戏曲、话剧、音乐会等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

2025年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把北京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全市域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此外还将筹建北京艺术博物馆,完善智慧文旅平台、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北京智慧旅游地图,推出市属景区统一预约购票平台,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化服务。2025年将进一步发展“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持续打造“北京网红打卡地”消费品牌,大力推广“骑游北京”品牌,打造“北京礼物”爆款新品,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培育多元融合业态方面积极发展“演唱会+旅游”“赛事+旅游”“影视+旅游”“微短剧+旅游”,推出“小米汽车工厂”等新型工业旅游线路,打造“长城人家”“运河人家”“永定人家”特色精品民宿。2025年将举办第二届北京国际非遗周,推进市区两级非遗体验中心(基地)建设,按节气推出《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多语种短视频。

针对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北京将不断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特色环京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动京藏号、京和号、京长号等旅游列车开行。此外北京将建立旅游企业“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旅行社曝光和惩治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