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值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迎来了京港姊妹校-香港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师生们。3月25日一早,来自香港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的师生走进了由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丰台区教育委员会试点打造的丰台一小纺染主题教室,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扎染体验之旅。在这次活动中,香港师生们不仅有机会亲眼目睹扎染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更在专业非遗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了扎染的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通过将织物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从而形成独特的花纹和图案。这种工艺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染作品色彩丰富、图案各异,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当天的活动现场,非遗老师向学生们生动讲述了扎染的悠久历史和工艺特征,让孩子们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了解扎染的历史和工艺特征后,学生们开始跟随非遗老师学习扎染的基本技巧。老师详细讲解了扎染的准备工作、扎结方法和染色技巧等关键环节,并亲自示范了如何将一块普通的白布变成一件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扎染作品。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亲手尝试一下这项神奇的技艺。
在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技巧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扎染制作之旅。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先将白布进行折叠、扭曲和结扎,然后将其浸入染缸中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不断调整布料的结扎方式和染色时间,以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期待,一件件图案各异的扎染作品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蓝色与白色的相遇,宛如海洋与浪花的交融,纯净、明亮、清爽、宁静、典雅,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热切地分享着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扎染技艺的基础知识,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无穷魅力和创作乐趣。
扎染体验课之后,来访的香港师生又与丰台一小师生们共同参加了一场庄严而神圣的升旗仪式。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升旗仪式结束后,两地的师生们一起体验了武术课程和包饺子等精彩活动,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一天。
此次扎染体验课在丰台一小纺染布艺主题教室进行,该教室得到了由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3年非遗进校园项目”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于2023年11月初启动建设,同年12月底正式建成,是一个集纺染布艺教学、实践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空间,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艺术内涵和人文特征的织锦、扎染、植物染和蓝印花布等作为环创元素,满足教师和学生在纺染布艺教学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学习非遗和互动交流的理想场所。
香港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师生走进丰台一小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两地师生间的友谊与相互理解,更在无形中织就了一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通过亲身沉浸于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香港师生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这对于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也为两地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推动两岸四地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