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买买提明·卡德,自治区副主席克衣色尔·克尤木,兵团副政委刘见明,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巴图出席。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同志带队,非遗处、区域处共同参与,精心组织京剧、景泰蓝制作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北京玉雕、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雕漆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面人(北京面人郎)、料器(葡萄常料器)等1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共20余人,携逾三百件展品参加展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我市委托非遗援疆研培院校典型代表参与本次活动。展览期间,郭怀刚同志一行专程看望慰问了援疆干部,并实地考察指导了我市援建和田的文旅项目发展情况。
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主展厅
一、技艺荟萃,活动规模创纪录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活动以“文化润疆 非遗添彩”为主题,主会场汇聚了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83位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展示”“非遗舞韵”“非遗市集”等多元板块,集中呈现各地非遗保护传承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田地区博物馆等分会场同步推出展示、手作体验、非遗展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届活动的参展省市数量与参展项目规模均创历届之最。
活动开幕当天,饶权副部长一行莅临和田北京馆,参观了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组织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并与景泰蓝制作技艺、料器(葡萄常料器)、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等项目的传承人亲切交流,细致询问了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情况,同时对和田北京非遗馆展区的组织展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了解一得阁为新疆定制的特色墨汁
二、好物传情,京味儿非遗点亮启动仪式
京韵悠长,国粹华章;妙手京作,尽显风尚。2025年全国四季非遗购物月第三季度活动,非遗消夏购物月同期启动。郭怀刚同志参加启动仪式,并作为全国非遗好物发布代表上台推荐北京非遗好物,从宫廷华贵到民间匠心,京剧、景泰蓝制作技艺、京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雕漆技艺、北京烤鸭、泥塑(北京兔儿爷)、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面人(北京面人郎)等非遗项目,配合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得以生动呈现,充分展现了北京非遗为生活创新的发展理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孙颖作为传承人代表,在开幕式上与其他与会嘉宾一起启动点亮仪式。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同志进行好物发布
三、展馆焕彩,北京非遗之旅落户和田
时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和田北京非遗馆以“京和非遗正青春”为主题,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上的非遗传承之旅。本次活动首次大规模将“燕京八绝”引入新疆、亮相和田,涵盖巧夺天工的景泰蓝、花丝镶嵌等宫廷技艺,深受文人喜爱的京作家具、葡萄常料器、兔儿爷、同仁堂和一得阁等老字号品牌。通过承古而不泥古的创新表达,全面展现了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和田北京非遗馆外景
和田北京非遗馆内景
与往年临时展陈不同,本次和田北京馆在北京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作为永久性展馆正式落户和田。为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协调组织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向和田地区捐赠了各类特色展品23组(套),总计120余件,其中包括非遗作品15组(套)共87件,以及书画、文物复刻品、图书等其它展品8组(套)近40件。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同志为传承人颁发捐赠证书
在捐赠作品中,景泰蓝瓶《风吹百合香》与葡萄常挂件《秋实》被选为北京与新疆两地非遗互赠的代表之作,传递出京和两地和合共生、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玉雕作品《祥瑞和尊》器型借鉴西周青铜器《何尊》,纹饰取材自和田出土汉代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寄寓吉祥与民族团结之意;一得阁以和田桑皮纸书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赠予当地,不仅是不同非遗技艺的跨界融合,更是京和两地文脉相连的深厚体现;北京面人郎为此次活动专门创作的面塑《新疆民族大团结》,运用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技法,生动塑造了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鲜明形象——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满族,各族人物身着盛装,共同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民族画卷;花丝镶嵌作品《京疆同舟》以通州运河龙舟为型,以金丝勾勒破浪前行之姿,既再现通州因运河而兴的历史记忆,也喻示北京与新疆携手共进的时代深意。龙舟上细密交织的花丝,宛如两地人民心手相连的深情,于北京的传统工艺中融入了新疆的广袤情怀……这一系列情谊深厚的捐赠作品,成为京和非遗共享与共建的永恒见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作为十四五期间援疆成果典型案例,在此次展览的援疆展示区,重点展示了研修班的丰硕成果。
四、同心交融,京和携手共绘文化长卷
在“非遗体验”板块里,北京非遗的“活态传承”让参与者大呼过瘾。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非遗传承人的现场义诊排起长龙;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直接将可拆装的托泥圈椅搬到现场,邀请大家自行拼装,零距离感受榫卯智慧;景泰蓝的蝴蝶点蓝体验、花丝镶嵌的五福捧寿掐丝体验、木版年画带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雕版印刷体验、一得阁邀请观众拓印“新疆是个好地方”,面人郎的展位人气爆棚,面塑熊猫成为参展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争抢体验的项目……这些项目互动性强、体验感足、北京味儿十足的体验项目,让当地群众在亲身体验中触摸非遗温度,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心灵距离;让京和两地的文化共鸣愈发深厚,深刻感受非遗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作用。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人庄扬名现场义诊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更生为观众介绍技艺
中国文化馆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明伟为观众现场创作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第5代传承人路德顺与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第13代传承人比拉力进行技艺交流
料器(葡萄常料器)传承人常燕为观众讲解技艺
老北京中秋场景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李红艳老师(师从梅玖葆先生)亲临现场,为和田当地一位自学青衣长达十年的青年戏迷伊力哈木・艾肯进行了专业指导与细致答疑。伊力哈木・艾肯难言激动之情,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当面多次表达谢意之后,他回到家仍特意发来微信消息,写道:“特别感谢李老师一整天的细心指导和耐心讲解!不管帮我纠正细节偏差,还是手把手教传授表演技巧,您都特别认真负责。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您赠与的光盘我一定好好珍藏、认真练习。”他还向所有来自北京的老师们表达了由衷的感激:“衷心感谢大家不远万里来到和田!今天我们亲眼欣赏到这么多精彩的非遗展示,实在太震撼了!你们让和田的父老乡亲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也更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份用心的付出和温暖,我们会一直铭记在心。我也代表广大和田人民,向老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祝愿各位一切顺利!”
李红艳现场为和田青年戏迷伊力哈木・艾肯讲解示范
五、久久为功,做好对口非遗援疆
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已在持续推进中取得丰硕成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文化润疆”工程的有形、有感和有效实施,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以此为基,援疆工作必将踏准奋进的节奏,迈向更丰硕的成果。
在北京援疆指挥部与北京市文旅局的共同推动下,和田县文化馆推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治沙相关文化传承项目,正系统完善申遗内容,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旨在通过非遗保护机制,不仅助力沙漠锁边工程的可持续推进和文化人才的培养,更弘扬世代延续的“务实为民、不畏艰难”的精神传统。
以此活动为契机,北京市文旅局还持续深化京和两地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合作交流。国家非遗项目“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顺成工艺代表刘更生,与和田地区文化馆及阿依旺建筑技艺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入对话,共同探索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双方计划进一步合作举办非遗专题展览,并推动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走进和田的学校与企业车间,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真正让非遗融入大众生活。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代表龙顺成
向和田文化馆捐赠榫卯套装
六、京技夺目,多媒聚焦显非遗活力
“京”彩的技艺,丰富的活动,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网、中国文化报、新浪、腾讯、国际在线、环球网等多家媒体对和田北京馆的参展项目、作品纷纷进行报道。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探馆直播中,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与主持人一起现场捏制融合新疆人物风貌的面塑,京派手艺与西域风情巧妙融合。
七、文脉赓续,京和携手共谱文化新篇
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广阔平台,北京非遗通过实物展陈、实景再现和故事叙述,结合京和两地共建、共享、共创的丰硕成果,为观众带来直抵心灵、温暖深切的体验。非遗不再静默,文明藉此“发声传情”,文化变得真实可感、亲切可触。这不仅是一次京和两地之间深情的文化对话,更是“文化润疆”工程的生动实践,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力量。
跨越山河,北京非遗远赴新疆。愿这份凝聚多元文化交融的文明成果,能够共同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与新疆的协作联动,系统梳理京新两地文脉脉络,用心讲述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传扬 “文化的瑰宝・人民的非遗”这一首都首都强音,奋力书写新时代非遗润疆的崭新篇章。
郭怀刚同志一行了解和田北京非遗馆布展情况并看望传承人
郭怀刚同志一行到援疆指挥部调研
北京参展人员一行合影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