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的小读者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唤起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19年11月3日,西城区第二图书馆少儿部组织红领巾读书俱乐部的30名小读者及其家长,在本馆少儿部,体验面塑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开始,面塑非遗传承人罗老师先简要介绍了面塑的发展史和制作方法。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面塑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经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出各种形象。随后,老师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手中彩色的面团仿佛有了生命力,一揉一捏一撮间变幻出了各种灵活生动的形象。
小读者们对这些神奇的面塑十分感兴趣,听完老师的讲解后,便跃跃欲试,纷纷拿出材料开始面塑制作。今天的面塑以万圣节为主题,属于难度系数较大的面塑作品。最难的是万圣节的南瓜、小怪兽、卡通人物等等,每个部分都需要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面团分别制作,再相互粘贴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制作心中万圣节礼物。黄色的面团揉成圆球状,还有将红色的面团搓成水滴状再压扁,错落有致地盘起来,就成了一个个万圣节的小怪兽;咖啡色的面团经过小竹刀的刻画,变为了城堡的外墙……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相互品评着对方的作品,笑容满面地捧着各自的万圣节作品合影留念。通过本次活动,小读者对面塑的制作和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