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力点 开启首都文旅事业新篇章

百年成就无比辉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描绘“诗和远方”新画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路径。旅游业作为综合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在奋进新征程上要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发力点,拒绝“躺平”,从疫情应对中汲取经验、适应变化、查找问题、转型升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接大众旅游时代需求,将旅游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要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转变工作思路,从供方为主、投资为主、建设为主,向需方为主、消费为主、服务为主转变。疫情给旅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倒逼旅游业进一步回归以人为本的服务业本质特征,从以资源驱动的大项目、大工程、大投资为主转向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场景化、体验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为主。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眼光要转向市民群众身边的好风景、好去处,要广开资源转化思路,每一个具有特色的空间场景都有可能成为“网红打卡地”,每一个满足市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的综合体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聚集地”,要善于发现、改造、升级身边的美,“诗”不仅可以和“远方”结合,更可以与生活结合。要重视群众对于出游品质的需求升级,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要素上下功夫,每一个旅游服务要素都有潜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产业链条,要从做面、做线、做广向做深、做细、做精转变。

第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旅游业要适应变化,回归初心,以品质、品牌、品位为核心,寻求发展新方式、探索升级新路径。要意识到大众旅游消费的需求始终存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始终存在,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还将释放更多的“第一次出行”“第一次度假”“第一次休闲”的新需求,这都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要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向融合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旅游要善于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创意生活中找结合点、找切入点、找融合点,借势出击,走混业经营、跨界经营的“+旅游”路子,让旅游成为盘活发展资源的抓手、支撑和亮点。我们要俯下身子,洞察民情,在形势不乐观的时候依然坚定信心,固底板,强根本,保主体,留实力,稳住基本盘、练好基本功,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韧性。要目光长远、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不“等靠要”,下定决心促转型、转方式、抓创新、提效能。要建立健全行业应对风险冲击的应急管理处理机制,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疫成果,以最小的代价积累重装出发的优势力量。

第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旅游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主阵地、主承载者和主平台。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在促进旅游发展中的强基固本、凝心铸魂作用愈加凸显。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在总体出游人数有所下降的趋势下,以文化内涵、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主题游却始终热度不减,读经典、进剧场、逛庙会等成为市民群众出游的“决策依据”和“固定动作”,一场好戏、一个展览、一项节庆,在出游过程中感受文化味儿,秀出文艺范儿,当个文化人儿,越来越成为旅游消费的刚需。要顺应这种消费升级的需求和趋势,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旅游成为认识文化、了解文化、爱上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要让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华文化保护、呈现、传承、传播的最佳载体;让景区景点、休闲街区、主题公园成为中华文明的荟萃地、展示地和传播地;让每一个导游人员、讲解人员、服务人员成为中华文化的阐释者、传承者,让每一个游客和消费者都成为中华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处理好人与地、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和谐、健康、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推动旅游业嵌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加快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有效保护、有力展现、协同共进、共建共享为主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成具有世界认可度、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人类共同文化遗产。要把“节能”“环保”“降碳”等思路引入旅游发展规划,顺势而为,把独特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转化为旅游、休闲、度假等发展资源。要尊重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处理好游客与居民、旅游与生活、生态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让旅游开发成为地方发展的“金钥匙”,营造居游共享、和谐宜居的发展格局。要把整治“私设”景点、反对餐饮浪费、预约错峰出游等新理念贯穿旅游发展的全过程,提倡安全出游、理性出游、文明出游,提升群众的出游满意度、舒适度和幸福感。

(作者系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