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点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和“十四五”承前启后之年。2020年也是机构改革的第二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要乘势而上、持续发力。同时,“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世界体育大会、世界休闲大会、中国京剧节等系列活动将在北京举办,服务保障等工作繁重。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党建工作统全局、服务保障提质量、艺术创作出精品、公共服务夯基础、产业融合促消费、旅游市场抓入境、行业管理上台阶”的要求,统筹做好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树品牌、育人才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首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0年工作目标:实现旅游总收入6628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旅游总人数3.3亿人次,同比增长2.9%;完成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场;完成100个旅游厕所的建设改造工作。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文化和旅游发展重要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继续举办局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不断增强党务干部履职尽责的意识和业务能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领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做好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密组织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双报到”工作,推动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强化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制度,推进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体责任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住节假日重要节点,开展监督检查。不断深化“两个专项治理”,持续纠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冷硬横推等问题,严防发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全面查找意识形态工作薄弱点和风险点,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实、落地生根。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舆情监测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北京文化和旅游领域舆情管理的事前预警、事后处置和应对能力,确保日常舆情监测和重要时间节点、重点文旅活动等重点舆情监测及时有效。

二、不断深化改革

编制实施重要规划。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落实《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贯彻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发布并实施《北京市旅游专项规划》。

健全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制度化上走。研究推出挖掘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研究制定《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入境旅游的工作方案》,提升入境游总量,优化入境游结构。研究制定促进演艺发展的相关意见,优化首都演出艺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落实文化旅游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扩大开放。

三、推进首都文艺舞台繁荣发展

抓好精品剧目创作。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扶持优秀剧目,指导各院团进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京味文化题材创作工作。重点扶持以建党100周年、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推出原创京剧《李大钊》《邓稼先》,大型原创昆剧《救风尘》《国风》等精品剧目。复排加工京剧《嫦娥奔月》《红岩》《柳迎春》《高亮赶水》《天水关》和《封金挑袍》等剧目。

举办品牌展演。组织并参加全国范围的重大演出活动,精心做好2020中国戏曲文化周、第九届中国京剧节的组织筹备工作。组织好第九届“圆梦中国·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2020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搭建优秀剧目的展示平台。组织贯穿全年的京剧“流派展演”,办好“每周一星”“寻梦·承泽”、首都市民音乐厅等品牌展演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少儿戏剧场”、“北戏书馆”演出。

加强扶持引导。继续做好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基金推进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继续运营好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优秀的剧目、高质量的演出。继续运营好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力争挖掘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建立、打造排练中心优秀的戏剧文化品牌,努力使其成为首都文艺舞台精品的孵化器。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协助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扎实做好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巩固提升工作。组织召开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现场推进会。指导督促延庆、怀柔、平谷三个区继续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指导帮助昌平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加强供需对接。完善公共文化活动配送体系,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带动四级文化活动联动开展,打造市级、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完善公共图书服务配送体系,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街乡实现“一卡通”分馆的全覆盖。完善公益演出配送体系,深入开展“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场演出计划”“百姓周末大舞台”“首都市民音乐厅”“民族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惠民活动,全年公益演出超万场。认真落实“北京市惠民低价票补贴政策”。继续在春节期间通过网上抢票的方式向市民集中发放庙会门票。举办“5.19”中国旅游日北京分会场活动和旅游进社区活动。加强回天地区和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委托第三方对街乡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进行评估。推进公共文化管理数字化建设,搭建管理平台并试运行。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完善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巩固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果。推进老年旅游服务工作,抓好老年旅游接待基地评定工作。

筑牢公共服务基础。做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开展旅游景区厕所等级评定工作,在具备条件的4A级旅游景区,推进实现家庭卫生间全覆盖。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北京文化和旅游的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水平。组织千人基层组织员培训工作,计划培训1000人次。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北京市文化中心、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

五、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非遗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办法》、《北京市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程的方案》。推动北京市级非遗专项资金建设,夯实政府保护非遗的主体责任。加强市级非遗联席会议机制建设,统筹组织、协调好全市非遗保护工作。认定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体,形成各有保护侧重、互相衔接配合的社会共建共享非遗保护工作格局。

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底蕴,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统技艺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支持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助于带动就业、具有鲜明首都文化特色的老字号传统技艺列入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创作《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丛书,编辑出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5册),继续编纂《北京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推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作品征集。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依托首都优质高校名师资源,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打通非遗研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优秀非遗作品实现市场转化提供服务。举办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培训班,北方昆曲剧院第二期“荣庆学堂”剧目传承培训班,曲艺和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群专题研修班。支持开展覆盖京津冀和全国部分省市区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

激发非遗传承发展活力。围绕“一城三带”主题,征集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北京市“非遗+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专题培训,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认定一批老字号成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进老字号和旅游企业在景点建设、线路开发、宣传推广方面的合作,鼓励老字号非遗参与“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逐步拓展“非遗+金融”功能,深化央地共建,打造“北京最美丽的银联卡”,创新非遗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费新模式。开展北京市非遗传统文化符号提炼与应用课题研究,组织参与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传统节庆系列活动、各类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加强非遗传播。

六、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丰富产品供给。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及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实施“漫步北京计划”,推出一批城市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围绕“三个文化带”和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发一批有特色的主题探访线路。依托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设计一批跨区域合作、分重点主题的世界遗产推广线路产品。进一步深入推动全域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和冰雪旅游等工作,打造“秀北京”旅游演出品牌。实施“点亮北京”文化和旅游消费计划。优化升级“北京礼物”系列产品,推动首都图书馆、北京画院等试点单位进一步深化文创产品开发。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动市场性非遗消费。

以民宿为抓手大力发展京郊旅游。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试点试评工作,推进乡村民宿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京郊精品酒店建设试点工作,提升京郊游品质和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京郊旅游评定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乡村旅游业态及高星级民俗村户评定工作。加大“畅游京郊”推广力度,以四季七个节假日为节点,举办京郊旅游资源推介活动。

以政策为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完善旅游产业金融支撑体系,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推进北京旅游投融资工作。持续完善面向中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户)的融资担保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服务体系,不断解决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协调推进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为旅游企业和项目招商、融资及产权、股权交易提供优质服务。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平台影响力。支持举办2020艺术北京、第15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9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等活动,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为文创企业提供宣传推介服务。不断扩大“动漫北京”活动影响力,推动“动漫北京”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向国际一流演艺展会品牌发展,将演艺博览会打造成为演艺创意创新成果聚合孵化的平台。

七、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稳妥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探索行政审批信用体系建设与利用,研究制定审批“黑名单”制度,深化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管体系融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双随机检查、信用监管平台、电子行程单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营。认真开展饭店、景区和旅行社等级(星级)评定工作,着力推进旅游行业质量提升以及降低核心区旅游密度等工作。加强对导游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办好“第10届北京市导游技能大赛”。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进一步做好扫黑除恶专项工作,落实好“一案双查”处置工作。完善新型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保持旅游执法检查的高频常态化,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加大执法检查、立案和行政处罚力度。完善专办工作机制和“接办”流程,扎实推进落实“接诉即办”工作,做好旅游投诉的调解处理工作。

加强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落实全市重点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推进A级景区、连锁酒店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深化文化和旅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文化和旅游行业应急能力建设,做好旅游突发事件处置。加强大型活动、假日旅游安全服务保障。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加强对小剧场的演出内容和我局审批的大型演唱会的监管,净化演出环境。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教育宣传。

八、加强对外及港澳台交流交往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积极配合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赴波黑举办文旅交流活动。为庆祝北京与美国纽约市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与土耳其安卡拉市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与古巴哈瓦那市缔结友好城市15周年,赴美国、土耳其和古巴举办文化旅游交流活动。配合“中国-摩洛哥旅游文化年”,举办文旅资源推介活动。2020年世博会中国馆北京周期间,在阿联酋迪拜组织开幕式文艺演出、专场演出、旅游推介、非遗展示等活动。

提升对外交流水平。赴芬兰、爱沙尼亚、墨西哥、巴拿马、阿根廷举办“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赴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实施“生肖主题快闪”活动;赴意大利米兰和瑞士洛桑举办激情冬奥快闪活动,宣传北京冬奥会,助推中意、中瑞文化交流;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期间赴东京举办奥运北京文化推介活动。举办2020年运河国际艺术周活动,邀请4个大洲11国的艺术家来京;举办2020年拉美及加勒比文化艺术嘉年华活动,借大兴区新机场建设和运营,打造“新国门·新大兴”国际交流新窗口;举办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辛丑牛年)。持续实施北京旅游海外推广合作伙伴计划,利用首都机场、重要海外媒体等平台推广北京文化旅游。完成海外文化交流基地工程筹建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继续推进雅典中国文化中心筹建工作。

深化品牌交流活动。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平台、纽带和引领作用,办好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2020年北京香山旅游峰会和2020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非洲旅游会议,提高联合会的影响力。举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研究举办中国北京国际管乐节、中国北京国际合唱节。继续办好第22届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第15届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2020年世界体育大会服务保障工作。

推进对港澳台交流工作。实施香港高校学生暑期实习项目。办好2020年京台文创设计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和协同发展。

九、深化区域交流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搭建文旅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京内外文旅企业、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巩固发挥“9+10”区域文旅合作机制作用,深度推进“9+10”区域合作交流,高质量轮值举办好第12届“9+10”区域合作会议。继续做好外省市来京学习考察宣传推介的协调工作,积极参加外省市文化和旅游节会活动。

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深化公共服务、文化产业、演艺等领域合作交流,举办“戏韵动京城——京津冀戏曲院团新春演出季”等活动。推动实施《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启动《京津冀自驾驿站建设与服务标准》的申报与编制工作。持续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试点示范区建设。

深化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做好以新疆和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和南水北调地区为重点的对口支援(帮扶、协作)工作,推进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对口扶贫工作开展。继续推进对口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客源和铁路优势,在开行“京和号”“乌兰察布号”等旅游专列的基础上向有条件的地区开行旅游专列。举办“北京对口支援(帮扶、协作)地区文化和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班”。

十、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持续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北京市旅游条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条例、住宿业管理办法制定工作。筹备成立文化和旅游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做好立法、法治宣传、执法监督等工作。

做好基础保障工作。提升财务保障水平和机关服务效能。加强职工人文关怀,继续发挥好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服务决策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确保稳妥有序把改革全面落实到位。统筹推进局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机关处级干部及局系统领导班子配备。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岗位、工资等制度改革。深化文化和旅游行业职称制度改革,探索推动导游行业高层次人才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体系。大力培养、挖掘、支持文化、旅游领域优秀人才参与全国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表彰奖励及支持项目。组织做好创意设计、动漫制作、高端民宿等技能人才培训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制定出台。